不知不覺1500個小時了!回望過去的點點滴滴,感慨涌上心頭……
我是金華市第二醫院的工作人員,也是一名志愿者,我叫吳旭丹。我有個習慣,每天會打開志愿匯App關注志愿服務動態,前不久發現自己的志愿服務時間已累計達到1500個小時,即將成為五星級志愿者,這也是志愿匯里的最高等級。
我快50歲了,10年前開始接觸志愿服務,志愿匯簽到打卡是從2017年開始的。我跟著團隊給有需要的人提供志愿服務,由此生活過得更快樂、充實。1500個小時在我近50年的歲月里其實很短暫,但其厚度足以讓我感到溫暖。
助人中收獲快樂
第一次聽說志愿者這個稱呼是在2009年。當時,我在醫院的老年科做護理員,最多的時候要負責3個病房,很是辛苦。那一年,金華紅十字志愿者工作委員會在我院宣布成立,后來每周五都有志愿者過來幫忙。
這些志愿者年齡在30~50歲之間,好多是從單位調休出來做志愿服務的。他們幫我一起給病人送檢,還給病人理發,陪他們聊天,既幫助了病人,也減輕了我的工作壓力。在他們身上,我看到了志愿服務的奉獻精神。
慢慢地,我也想加入這個無私奉獻的團隊。起初,我參與無償獻血宣傳和造血干細胞采集等志愿服務工作,一趟趟開車下鄉看望村里敬老院的老人,還帶著兒子一起在春運期間維護火車站的候車秩序。
早些年,臨開車前兩個小時才能進入候車室候車。冬天的室外特別冷,春運的候車大潮里,有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拎著行李的媽媽,也有互相挽著胳膊緩慢行走的老人。我們穿著紅色的志愿者馬甲,給他們泡姜茶,幫他們拎行李。一晚下來,腰酸背疼,大冬天身上還冒出了汗。那時兒子還小,我問他累不累,他抬起頭對我說:“媽媽,我覺得在火車站當志愿者很開心?!?/font>
看著兒子興奮的臉龐,我心里一陣暖。做志愿者,看似在幫助別人,其實自己也在收獲快樂和成就感。
光有一顆助人之心還不夠
做志愿者,是為了幫助別人,可有時也會有無助感。
最近,我又在朋友圈發“小廣告”了,是金華市小腳丫公益基金會的愛心助學項目,已開展25個學期了。正是參與這個項目,讓我體會到做志愿服務的規則意識。
我們要先征集有需要的中小學生,再根據提供過來的名單一一核實孩子的家庭情況,符合條件的孩子將獲得助學金。
在一次走訪中,我們來到小葛(化名)同學的家,這戶人家因病致貧。一間簡陋的平房,家具陳舊,屋頂還有破損。當天下著大雨,屋子里下著“小雨”。
“阿姨,您好?!毙「鹩幸粋€姐姐,正在上初中??吹轿覀冞M來,她落落大方地打招呼。雖然身處困境,小姑娘臉上依舊有著光彩,這讓我心生歡喜??戳私憬愕淖鳂I本和成績單,我才知道她的學習成績也不錯。
我當即提出,不僅要資助小葛,也要資助姐姐?!安恍?。根據基金會的流程和規定,姐姐并不符合資助條件?!眻F隊負責人否定了我的想法。
“如果不資助姐姐,我就不干了!”也不知道哪來的火氣,我鬧起了脾氣。事后,我慢慢意識到那天我過于感情用事,提出了超過志愿者范疇的訴求。
在志愿服務中,光有一顆助人之心是不夠的。后來,服務范疇也在我們的努力下得以擴大,其中新增一條: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突然遭遇困境的學子,可申報成為“救急難”,特事特辦。
珍愛生命 致敬行善者
通過考核,今年8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院前急救志愿者。念出誓詞時,我很激動:“我是一名院前急救志愿者,我要保持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尊重,學習急救知識,傳播急救技能,每天24小時,時刻準備著,志愿救助他人生命?!?/font>
心臟驟停4分鐘被稱為“黃金4分鐘”。長期以來,我和志愿者伙伴奔走在學校、企業、社區和高鐵站等地,科普心肺復蘇和AED等救命技能。每次看到大家仔細聽講解、認真練習的樣子,我就很有成就感:多一個人掌握急救常識,就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挽救一個生命。
去年年底,我參與了另一個很有意義的項目——“致敬行善者”,致敬的是“因為無私(舍己)付出、疾病、意外、年老等原因身陷困境的個體行善者”。
該項目由深圳市建輝慈善基金會發起,金華市小腳丫公益基金會是金華市的執行方。蘭溪、浦江、磐安……近一年來,我們的志愿者團隊奔走在八婺大地上,好人好事不斷涌現:“浙江好人”劉漢青,一名環衛工人,腿有殘疾,卻做了40年的好事;“浙江省道德模范”羊耀周,以種菜為生,以賣菜所得資助了8名大學生;“金華好人”倪俊明,身患尿毒癥,依舊堅持幫助孤寡老人和抗戰老兵,7年服務時長超過6000個小時……
我們一一篩選走訪,給予他們定期的節日慰問、長情陪伴、生活補貼和其他所需的支持。誰都有碰到困難的時候,他們曾無數次向別人伸出援手,現在他們也需要幫助了,我很榮幸能助一把力。
我很喜歡“致敬行善者”項目書里寫的:支持困境中的個體行善者可以激發更多社會人士成為行善者,長期、無私、主動幫助他人,這將激發并增進整個社會的行善意識和行善行為,進而建設一個人心向善、人人向善的美好社會。